中国科普网讯(记者胡利娟)享有“地球之肾”美誉的湿地,不仅是珍贵的自然资源,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,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。
湿地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,在提高生态质量的同时,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。其共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大类,11种类型。
为唤起社会各界关注湿地、爱护湿地、保护湿地的意识,《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》规定,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“北京湿地日”。每逢湿地日,北京市区各级园林绿化部门都会通过发放宣传资料、布置宣传展板、湿地知识竞猜等形式,向市民宣传《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》等相关法律法规、普及湿地相关知识。
9月15日,第七个“北京湿地日”主题宣传活动在房山区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举办。
位于房山区长沟镇中东部的北京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,是由北泉河水系汇聚而成,年均水资源总量2000万立方米,长年喷流不断,涌流不息,水温长年保持在14-16度,这一泉水型资源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区是非常罕见的稀缺资源。自2002年起长沟镇开始建设长沟湿地公园,截至目前,累计投资已超过2亿元,已搭建完成了长沟湿地公园整体架构,水面面积达1600余亩,总蓄水量达到210万立方米。
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称,目前,北京市1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5.14万公顷,占国土面积的3.13%,以永定河、潮白河、北运河、大清河、蓟运河等5大水系,以及密云、官厅、十三陵、金海湖等20余座大中型水库为主。全市已建立国家和市级湿地公园11个,其中包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、野鸭湖和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怀柔区琉璃庙、大兴区长子营等7个市级湿地公园,总面积2500余公顷。建设了延庆曹官营、密云清水河、房山拒马河黑鹳、房山佛子庄等10个湿地保护小区,总面积1300余公顷,形成了自然保护区为基础,湿地公园为主体,自然保护区小区为补充的具有首都特色的湿地保护体系。
为进一步优化湿地生态功能,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中,北京市遵循宜林则林、宜湿则湿、林水相依的原则,在中心城区,结合疏整促工作推进小微湿地建设;在平原地区城市副中心、新机场、冬奥会、世园会、永定河流域等重点区域,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;在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交界地区,加强湿地生态保育。2016-2018年,全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6674公顷。
“今年将重点推进温榆河公园、台湖等大尺度森林湿地以及小微湿地建设。”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负责人介绍,到“十三五”期末,完成恢复湿地8000公顷,新增湿地3000公顷。并继续加强湿地监管,不断完善资源监管模式和工作机制,加大对侵占、损毁湿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。